所有版权归中国经济网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据西班牙邮报网站10月16日报道,复活节岛位于太平洋,距所属智利海岸3500多公里,当地原住民称其为拉帕努伊岛。几个世纪以来,这个偏远的地方以其发展起来的岛屿文化和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艺术作品——摩艾石像而令人们着迷。这些巨大的石像由火山岩雕刻而成,高数米,重数吨,似乎违背了传统观念。古代岛民如何在不使用轮子、机械或驮畜的情况下,将石像从采石场运到沿海高原并竖立起来?一个多世纪以来,这个谜团引发了各种猜测,从木材的用途到n 雪橇(这解释了岛上的森林砍伐)未知的文明,当然还有古代的外星干预。摩艾雕刻(在拉帕努伊语中意为“雕像”)大约始于公元六至九世纪,正值拉帕努伊文化发展的早期阶段。然而,这些雕像的建造和运输的高峰期发生在公元700年至1600年之间,在15世纪和16世纪达到顶峰。随后雕像的生产突然结束,采石场也被废弃。这很可能是由于岛上各派之间的内斗造成的。当欧洲人到达时,岛民对雕像的意义、用途和结构只有模糊的记忆。根据他们的口头传统,这些雕像是从采石场“步行”运送到安装地点的。由此产生的谜团吸引了几代好奇心、学者和反复无常的投机者。现在,新研究考古学家卡尔·P·里博和特里·L·亨特科学地解开了这个谜团。这些石像不是被拖拽或滚动的,而是“步行”到了目的地。通过高分辨率三维模型、全尺寸复制品的现场实验以及对考古信息的详细分析,研究人员表明拉帕努伊人能够巧妙地设计他们的摩艾像,使其无需任何支撑即可垂直移动。经证实,可以通过绳索控制进行之字形摆动移动。这项研究发表在《考古科学杂志》上,是双方学术伙伴十年研究的最新成果。 2012年,Ribo和Hunt首次提出“行走的摩艾”假说,认为摩艾的形态暗示着垂直运动。为了证明这一点,他们制作了一个重 4.35 吨的雕像的精确复制品,并在夏威夷的现场测试中让它“行走”。现在,通过对962个摩艾站的数据分析周二,这项新研究进一步支持了最初的假设并驳斥了之前的怀疑。一些怀疑论者认为,岛上不平坦的地形可能阻止了地震,或者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绳索仍然存在。然而,地形分析显示,这条路避开了陡坡。当地的植物纤维足以制造坚固的绳索。而且雕像的磨损图案与长时间垂直曝光一致,而不是水平曝光。利波和亨特的研究证实,“摩艾行走”方法不仅可行,而且高效,并且符合拉帕努伊人的口头传统,即石像从采石场“行走”到目的地。事实上,只需要几个配备植物纤维绳索的人就可以移动这些巨大的动物。拉帕努伊人创造了一个巧妙的设计,采用宽阔的 D 形底座和前倾的位置,将雕像的重心置于更前倾的位置e 摇摆。当同时拉动绳子时,雕像会倾斜、向前倒下、左右摇摆,一次最多移动1米。在新研究的测试中,一个 4.35 吨重的复制品在短短 40 分钟内行驶了 100 米。 “一旦你让它动起来,一点也不困难。事实上,你可以用一只手臂拉动它。这样可以节省能量,而且移动速度非常快,”Ribo 解释道。困难的是让雕像开始移动,即开始摇晃,但物理原理解决了这个问题。雕像越大,它就越稳定。这种方法使其成为移动如此大的岩石的唯一可行的解决方案。成功的关键在于研究人员所说的“移动的摩艾”。在编录的 962 座摩艾石像中,有 62 座被遗弃在穿越岛屿的古老小路上,最终人们将在那里找到它们。这是一条重要的线索,因为它没有得到妥善保存。这些标本具有前坡度和 D 形底座。这些功能不会出现在 ston 上最终被放置在祭台上的雕像,表明石像在到达目的地后还得到了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摩艾石像的设计并非巧合。这是适应拉帕努伊火山地形的古代工程杰作。古道的凹形部分宽约4.5米,起到稳定的引导作用,最大限度地减少雕像翻倒的风险。考古证据从侵蚀痕迹到口头传统,与里博和亨特提出的模型是一致的。研究揭穿了大规模砍伐森林、奴役劳动甚至外星人干预等猜测。 (作文/韩超)
(点评人:王云海)
血凝胶纤维机器人:脑麻醉品“快递专家”
颅内脑肿瘤,特别是位于大脑深部或大脑重要功能区附近的肿瘤,一直是临床治疗的一大挑战。为了验证血凝胶纤维机器人在颅内肿瘤靶向治疗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研究人员在18只小型猪上构建了脑胶质瘤模型,并将其分为三组: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和治疗组。未来,团队将更加专注于血凝胶纤维机器人的结构和运动控制精度的优化……
【细节】
有机钙钛矿电池光电转换效率新纪录
新加坡国立大学科研团队开发出一种新型有机钙钛矿串联太阳能电池。据权威认证,1平方厘米有效面积内光电转换效率达到26.4%,创下同类器件的世界纪录。在具体实现中,研究人员首先将这种高性能有机子电池与顶层钙钛矿电池堆叠在一起,然后再将反式母体导电氧化物互连层将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一成果不仅打破了有机钙钛矿电池的记录,而且……
【细节】
推出低温下精确控制量子比特的芯片
量子计算机要大规模应用于实践,关键是如何稳定、精确地控制大量量子比特。研究小组开发了一种硅芯片,可以在毫开尔文温度下控制自旋量子位。实验结果结果表明,只要控制系统设计得当,当量子位与距离不到一毫米的晶体管芯片共存时,其量子态几乎不会改变。研究人员认为,这个低温电子平台不仅支持量子计算,而且……
【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