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有版权归中国经济网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近三年粮食储运加工损失率年均在2%左右,为节约和减少损失创造了“沃土”。记者刘辉 10月16日是第45个世界粮食日。同时开展以“节约粮食,人人有责”为主题的全国食品安全公共关系周,动员全社会积极践行大食品理念,提高节约粮食意识,营造节约粮食、减少损失的浓厚氛围。节约粮食、减少损失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途径。 “十四五”期间,日本持续推进粮食节约活动,节约减损活动成果不断显现粮食资源高效利用迈出新步伐。专家认为,在当前粮食供需难以平衡的情况下,需要进一步调动社会合力,推动全链条减损,培育节约防损的“隐形粮田”,让中国饭碗更加稳定安全。减损效果显着。正值秋粮收割季节,黄淮海地区却遭遇持续阴雨。为防灾保丰收,各地正在全力开展采收、晒晒等工作。河南省柘城县浩鑫林业合作社社长施干介绍,今年合作社种植玉米1万亩,高粱6000亩。虽然收割进度因天气原因有所延迟,但总体影响有限。因r针对轮式收割机雨后离地困难的问题,该协会采取了小轮改大轮、大轮改为两轮、两轮驱动改为四轮驱动、安装三角履带等措施,改善湿地和松软地面的通行性,实现了高效的秋收收获。玉米的收获已经结束,高粱的收获也即将结束。协会拥有的干燥塔处理能力为每天600吨。除了满足自己的需求外,他们还为周边农户提供晒衣服务。针对农民“晒粮难”、“储粮难”的问题,最大限度发挥粮食采后服务中心的作用,协调调度粮食烘干、仓储等设施和资源,提供及时的烘干、采摘、仓储服务,有效解决采后储粮问题。农民特别是小农的问题。国家粮食物资储备库粮食储运研究所所长、国家粮食储运工程研究中心副执行主任张忠杰告诉记者,近期他组织相关专家到河南、山东多地开展现场技术服务,采取多种方式宣传粮食储运、干燥、防霉等方面的科学知识,将粮食影响降到最低。降雨持续,有利于谷物的收集和储存。粮食损失发生在“生产、储存、运输、加工、销售、消费”的整个过程中。据测算,近三年我国粮食储运加工损失年均约占粮食年产量的2%左右。粮食储存损失率为1.9%。其中,农民储存的粮食损失率在3%左右,比10年前减少了5个百分点。粮仓储粮总体损失率控制在1%以内,损失主要是湿度、杂质减少等自然影响,基本消除了因储存不足造成的损失。粮食运输损失率降低至0.8%。粮食加工损失率降低至0.8%。如今,随着全链条科技的进步,创新驱动了粮食节约和减少损失的道路。 ,通过提升技术,系统优化整个粮食产业链。这不仅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需要,也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目前,在农村,农民优先选择抗倒性好的优质品种。广泛运用北斗导航、无人机、物联网传感器和遥感技术,实现精准种植、智能灌溉和病虫害预警,有效防止因农作不当造成的产量损失和品质恶化。同时,使用智能收割机和低损耗脱粒机进行收割,可以根据作物密度和湿度自动调整参数,最大限度地减少田间作物损失。 “今年合作社种植了2000公顷,水稻实现了全程机械化,平均亩产在1300公斤左右。水稻通过合作社的烘干塔、粮仓适时加工、储存,并以合适的价格出售。”黑龙江省农研华子胜种业专业合作社社长姜洪峰说。建三江。在收购和储存过程中,技术正在改写传统粮食存储模型。中央粮库四川新津直营仓库有限公司总经理杨红宇介绍,公司建成了以“气膜仓+浅层圆形仓”为主的现代化高级粮食仓储设施。集粮情测控、智能通风、智能空调、智能温控等绿色储粮技术应用于一体。内部温度常年保持在15℃以下,有效抑制害虫和霉菌的生长。储粮总体损失率可控制在1%以内,常存鲜粮。在加工领域,先进企业正在积极推广使用色选机、柔性碾米机、数字碾米机等先进设备进行半加工。在保证口感和安全的基础上,最大限度保留谷物的胚芽和营养成分,有效提高出品率。在同时,我们利用生物技术和提取技术开发精深加工工艺,将米糠、麦麸和豆粉等副产品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变废为宝。滨州中宇食品有限公司党委书记付锐表示,公司通过精心清洗,去除小麦表面的杂质,保留了小麦的原有风味和天然色泽。面粉加工采用分层剥落和梯度刮削技术,可加工204种基本面粉。健全节约和减少食物浪费的长效机制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系统治理、法治治理、长效治理。国家粮食物资储备局党组书记、局长刘焕新表示,促进粮食保鲜减损,要下功夫,取得经常性、长期性成效。我们必须牢固树立认识到“增产必须节约,节约就是增产”,必须完善节约粮食长效机制。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吴拉平认为,节约、减少损失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最经济、有效、环保的选择。我国粮食产量连年丰裕,实现了粮食基本自给和绝对安全。但谷物供需依然偏紧,谷物需求结构趋向于谷物消费减少、饲料粮需求增加。在资源和环境的双重约束下,利用传统方法实现粮食可持续增产越来越困难。因此,我们要增收节支并重,增加生产。行动与减损并行,培育节约减损的“看不见的粮田”,全力让我国的饭碗更加稳定、更加安全。刘焕新鼓励谷物节约粮食、减少粮食损失,必须坚持系统化思维,整合生产、收购、储存、销售各个环节,提高粮食节约效率,减少粮食损失。进一步推进原粮仓储提升,积极开展原粮仓储技术体系集成创新。坚决实施国家全谷物行动计划,逐步提高全谷物在居民膳食中的比重。注重创新和标准引领,加快食品保鲜减损、产品应用和装备升级创新步伐,完善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团体标准。关于加强标准支持国家粮食物资储备局副局长秦玉云表示,组织制定和审查面粉、大米、油菜籽茶等国家标准,将有助于企业合理了解加工精度,提高粮油产品性能。同时,鼓励粮油加工企业发挥米糠、麸皮、豆粕等副产品的综合利用潜力,不断提高粮食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刘焕新表示,要全民参与,促进节约粮食、减少损失。加强宣传引导和典型示范,大力弘扬勤劳节约的传统美德,弘扬爱吃、省钱、提倡勤俭节约的社会习惯。同时,我们将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分享C通过对话政治发展、科技交流、培训等方式总结中国经验,进一步为维护粮食安全、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做出贡献。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作者

相关文章

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7.0928,下跌10个基点。

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网络传...

读出全部

会展经济促进澳门核心产业合理多元化发展

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网络传...

读出全部

第22届农展场馆销售额突破亿元

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网络传...

读出全部

新研究揭示了肠道中“休眠”噬菌体“苏醒”的机制

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网络传...

读出全部

新研究:从多种植物中提取新的抗炎和抗衰老化合物

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网络传...

读出全部